解題 神來之筆
近年來全球會計與租稅發展日新月異,台灣會計準則及稅制的施行亦有許多變革措施,更與國際脈動高度關連。會計師、記帳士、高普考、研究所考試的命題趨勢也因修法與時事而有所變化。
本專欄以「時事入題」為特色,在解題中串接會計與租稅的應用與知識點之關連,將考點與實務完美結合,讓考生有如文昌加持,下筆如有神!
題庫 文昌錦囊
本專欄試題取自《大考測評》、《月旦會計實務研究》、《月旦財稅實務釋評》,由AI、會計、稅務、法律以及鑑識會計等學界與業界最具權威及公信力的專家編撰。
- 主題 — 一次看懂房地合一稅自用住宅免稅額之規定
- 前言 依《所得稅法》第4條之5,自用住宅免稅額的適用有三個必要條件:
- 納稅義務人本人、配偶或未成年子女必須在該房屋辦理戶籍登記並實際居住,且連續滿六年。
- 交易前六年內該房屋不得出租、不得供營業或執行業務使用。
- 於本次交易前六年內未曾使用過此項免稅額。
- 這三項要件缺一不可,但須特別要注意的是,若設籍人是已成年的子女,或是父母、祖父母,即便有設籍或短期居住,仍不在法條列舉的適用範圍內,無法享有免稅額。
- 考點 房地合一稅自用住宅
- 閱讀全文
- 主題 — 財政收支劃分法──財源、分配方式及相關補助款介紹
- 前言 有關地方財政指標和常見相關名詞包含「財政容量」、「財政需求」、「租稅努力」、「租稅輸出」、「租稅競爭」和「財政剩餘」,說明如下:
- 財政容量(fiscal capacity):指地方政府能夠融通到的地方公共支出能力,可視為財政的收入面。
- 財政需求(fiscal need):指地方政府提供地方公共財所需要花費的成本,可視為財政的支出面。
- 租稅努力(tax effect):指實際稅收占應課稅收的比率,愈高代表地方政府愈努力徵稅。為了鼓勵地方政府自籌財源,通常租稅努力愈高者,能拿到較多的中央補助款。
- 租稅輸出(tax exporting):地方政府課稅時,該租稅並非完全由轄區內的居民負擔,而有部分租稅由非轄區內居民負擔,此時將造成地方公共財過度擴張而無法達到最適數量。例如納稅義務人的實際居住地和房屋所有地不同者,無法享受到繳納房屋稅、地價稅帶來的公共服務。
- 租稅競爭(tax competition):各地方政府為了吸引廠商至轄區內營業而針對相同稅目給予稅率優惠或是其他經濟誘因,往往使得稅率過低並造成地方公共財數量過少而無法達到最適數量。
- 財政剩餘(fiscal residuum):指納稅義務人享有公共支出的利益和租稅負擔的差額,差額愈大者,財政剩餘愈大,則該地區愈有吸引力吸引居民遷入。
- 考點 財政學財政收支劃分法地方財政制度補助款經濟效果
- 閱讀全文
讀者知音,佳評如潮

-
- 《大考測評》測驗評量的考題有分難易度,且附上詳解,部分題目有圖表示列出,清楚明瞭。
- 稅務專題部分跟進目前最新時事,額外補充新知增廣見聞,不僅有稅法、審計、更有新興的科技議題。
- 審計編制底稿/稅法申報表格:上課老師不會特別講這一塊,但出社會後每天都會看有實際幫助,也能提早知道未來工作上的需要,吸引人翻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