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題
財政收支劃分法──財源、分配方式及相關補助款介紹
焦點短評
有關地方財政指標和常見相關名詞包含「財政容量」、「財政需求」、「租稅努力」、「租稅輸出」、「租稅競爭」和「財政剩餘」,說明如下:
- 財政容量(fiscal capacity):指地方政府能夠融通到的地方公共支出能力,可視為財政的收入面。
- 財政需求(fiscal need):指地方政府提供地方公共財所需要花費的成本,可視為財政的支出面。
- 租稅努力(tax effect):指實際稅收占應課稅收的比率,愈高代表地方政府愈努力徵稅。為了鼓勵地方政府自籌財源,通常租稅努力愈高者,能拿到較多的中央補助款。
- 租稅輸出(tax exporting):地方政府課稅時,該租稅並非完全由轄區內的居民負擔,而有部分租稅由非轄區內居民負擔,此時將造成地方公共財過度擴張而無法達到最適數量。例如納稅義務人的實際居住地和房屋所有地不同者,無法享受到繳納房屋稅、地價稅帶來的公共服務。
- 租稅競爭(tax competition):各地方政府為了吸引廠商至轄區內營業而針對相同稅目給予稅率優惠或是其他經濟誘因,往往使得稅率過低並造成地方公共財數量過少而無法達到最適數量。
- 財政剩餘(fiscal residuum):指納稅義務人享有公共支出的利益和租稅負擔的差額,差額愈大者,財政剩餘愈大,則該地區愈有吸引力吸引居民遷入。
而探討財政收支劃分法時,須一併說明補助款制度1。補助款制度粗略以是否需要提撥配合款分為配合補助款和無配合補助款;以補助款用途可分為一般補助款和特定補助款。其中補助款衍生出的重要名詞和效果說明如下。
- 配合補助款:中央政府補助地方時,要求地方政府需要自籌一定比例的配合款做為條件,避免地方政府忽略自身的財政努力。配合補助款的經濟效果會讓財貨相對間價格改變(預算線斜率變小)發生替代效果。
- 無配合補助款:中央政府補助地方時,地方政府不必自籌配合款。無配合補助款的經濟效果不會讓財貨相對間價格改變(預算線斜率不變),僅發生所得效果。
- 一般補助款:中央政府補助地方時,並無限制補助款用途,可視為直接的現金補貼。因此補助的經濟效果不會讓財貨相對間價格改變,僅發生所得效果。
- 特定補助款:中央政府補助地方時,限制補助款需使用在特定財貨上,可視為實物補貼。補助的經濟效果雖不會讓財貨相對間價格改變,但會讓被補助財貨有最低的消費數量。
- 配合率:中央政府補助款的百分比和地方政府自籌經費百分比的比值。
- 稅價:1-中央政府補助款百分比。
- 捕蠅紙效果:指地方政府得到相同金額所增加的公共支出金額,在特定補助款的情況下會大於一般補助款,形成錢似乎被黏在政府部門裡,造成公共支出過度擴張。其現象與官僚體系,即行政官員追求預算極大化關係密不可分。
日前立法院於2024年6月5日召開財政收支劃分法修正草案公聽會2,與會者除了各地方政府財政局或相關代表前來表達地方聲音外,學者專家及政府機關代表也在公聽會各自闡述意見,顯見財政收支劃分法的重要性。又因前次修法時間已經是1999年,不僅僅是行政區域早已增加到六都外,行政支出也和25年前大不相同,更顯得此次修法的急迫性。財政收支劃分法管理錢如何分配,修法大方向為擴大中央統籌分配稅款,是為垂直分配問題;細部如何分配其占比及指標選擇,因為各縣市希望採用指標不同尚未有明確定論,是為水平分配問題。
閱讀地方財政議題時,除了財政收支劃分法外,可多注意地方財政指標名詞定義和補助款所造成的經濟效果考題。
1參考自財政收支劃分法第30條和中央對直轄市及縣(市)政府補助辦法規定。
2資料來源:立法院第11屆第1會期財政委員會第1次公聽會。https://ppg.ly.gov.tw/ppg/sittings/2024053173/details?meetingDate=113/06/05(瀏覽日期:2024年7月14日)
2資料來源:立法院第11屆第1會期財政委員會第1次公聽會。https://ppg.ly.gov.tw/ppg/sittings/2024053173/details?meetingDate=113/06/05(瀏覽日期:2024年7月14日)
- 題測一:下列何種補助款會改變受補助地方政府提供公共財的價格?
【111年地方特考四等】
- 選項:
- (A) 一般補助款
(B) 無條件補助款
(C) 定額特定補助款
(D) 配合補助款
正確答案:D
- 解析:
- 配合補助款指中央的補助需要以地方自籌財源提列補助款為條件,因此會改變受補助地方政府的公共財價格
出自:《大考測評 第12期 2024.10》
- 題測二:中央政府以配合款方式補助地方政府某項支出,配合率(matching rate)為0.20,則該項支出的稅價(tax price)約為?
【104年高考三級】
- 選項:
- (A) 0.20
(B) 5.00
(C) 0.83
(D) 1.20
正確答案:C
- 解析:
- 配合率:中央政府補助款的百分比和地方政府自籌經費百分比的比值。
稅價:1-中央政府補助款百分比。
假設中央政府補助款百分比為X,則地方政府自籌經費百分比為1-X
出自:《大考測評 第12期 2024.10》
- 題測三:原來地方政府某項計畫的人均支出100元,全以地方人均稅收100元支應,如中央政府採配合款補助方式此計畫,配合率為1.00,當支出需求的價格彈性為-0.5時,含補助款的人均支出及人均補助款分別為多少?
【103年地方特考三等】
- 選項:
- (A) 125元及62.5元
(B) 150元及50元
(C) 200元及100元
(D) 100元及50元
正確答案:A
- 解析:
- 配合率:中央政府補助款的百分比和地方政府自籌經費百分比的比值。當配合率為1時,說明中央提供的補助款和地方自籌財源一樣多。
支出需求的價格彈性為-0.5,說明當價格下降1元,需求數量會上升0.5。配合率為1,代表中央政府配合款會讓原本的價格下降50%,需求會上升25%,因此人均稅收會變成原來的0.625倍(=(1-50%)(1+25%)),即62.5元(=$100×0.625),含補助款的人均支出為125元,因此答案為(A)。
出自:《大考測評 第12期 2024.10》
關鍵詞
財政收支劃分法
上一篇